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好体育好长得帅,新西兰华裔“哈佛男孩”是这样养成的

2018-03-15 Lesley 新西兰中文先驱



2000年,在新西兰华人男孩张一彬(Ben Zhang)刚出生的那一年,《哈佛女孩刘亦婷》横空出世,轰动中国。而书中摘选的刘亦婷在日记中记录的“捏冰锻炼意志力”的情节,也让当时的许多家长和学生争相模仿。


眨眼十八年过去了,那本曾度被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奉为教育宝典已经成为过去,而书中讲述的短时间内搞定托福等高强高压学习经历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刘亦婷的故事也许就是一部被美化的“虎妈教育史”



四个月前,18岁男孩张一彬也收到了梦想中的那一纸哈佛通知书,然而,这个阳光大男孩年少时没捏过寒冰,也没有经历过高压学习的摧残,更没有遭遇虎妈的逼迫式教育。他的故事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霸姥姥是大功臣

爸妈的支持也很重要


自6岁时随父母一同从北京移民来新西兰与姥姥团聚后,小小一彬就一直是姥姥最得意的学生。


接受采访前的那天早上,姥姥还得到了Macleans College的邀请,随外孙一同参加学校的颁奖典礼。一彬讲到自己小时候的学习经历时,呵呵地骄傲介绍说,“姥姥就是学霸!姥姥就是补习班!”



姥姥每逢回国就背回二三十斤的中文课本和辅导书。当一彬念小学的时候,她便会拿着语文和数学的课本教一彬。到了中学,身为北京钢铁学院(现在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毕业生、后在化学实验室工作的姥姥又把教学内容换成了数理化科目,还拿着类似于《五年高考》的习题册让一彬勤加练习,巩固知识。


每天监督一小时,这样一坚持就是近10年的时间。


青春期的这一段路程,对于一彬来说,是姥姥的辅导与提点让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爸爸妈妈的陪伴与支持也同样功不可没。


一彬和妈妈


一彬的爸爸同许多用心良苦的父母一样,为了孩子能够接受在优质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特地带着全家搬家到东区学区内,如此一来,在Macleans就读剑桥课程的一彬也拥有了申请国外大学的敲门砖。爸爸妈妈在学习上从来不会对他强加管束。而无论一彬作何选择,他们都会鼎力支持,在孩子的要求下送他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


每天一小时专攻数理化

学习坚持且主动


如果说家人是前进道路上的引航者,那么一彬自己就是他乘风破浪的掌舵人。他的自控力也许是一般孩子望尘莫及的。


妈妈讲述说,一彬在中学的某段时间后就再也没有碰过他从小最爱的薯片了,直到如今再次谈起这件事,妈妈仍然隐藏不住表情里的惊愕。而坐在一旁的一彬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就突然意识到不健康,哈哈!”在新西兰这个超市里除了巧克力就是薯片的国家,想必一般人都很难因为不健康的原因,从此告别这种国民零食,但是一彬做到了。


作为一个刚满18岁的大男孩,一彬在生活上的自控力令人惊叹,在学习上的自觉也一样令人自愧不如。


当其他同学信誓旦旦说要学习三小时,但实际只有一个小时在专心用功的时候,一彬却可以只学习一小时便达到他人三小时的学习成果,而这其中的关键也就是两个字:专注。“高效学习,不用学很长时间,也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多。”


一直以来,家人教导的以及一彬所坚信的道理就是:每天系统地学习一小时,滴水也能穿石。


聊到自己的心得时,一彬很笃定地说:“不管做什么,每天至少都要学一点。也许一开始我和其他同学的起点和能力都一样,但是随着从小到大一点一点的积累,这个距离就慢慢拉开了。”


一彬很热爱数理化,即使是每周四参加完游泳俱乐部的活动后,也是雷打不动一定会再学习一小时。而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带来的结果如何?一彬讲述说 :“当成绩随着日积月累的学习慢慢变好的时候,机会也变得多了,我在学校可以参加更多的项目,也有了更好的老师,更佳的资源。”


一路走来,随着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一彬可谓是拿奖拿到手软。


获得最高等级的总成绩奖Premier Scholarship的一彬与前教育部长Nikki Kaye合影


今年2月14月,在新西兰学历认证署(NZQA)公布的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中,一彬是最高等奖学金(Premier Scholarship)的获得者。他还在微积分、化学和物理三门课获得杰出奖学金(Outstanding Scholarship),并同时将生物、英语、地理、历史、媒体研究、体育和统计学等科目的奖学金一并收入囊中。


此外,他也多次参加过世界级论坛和比赛,而在这当中最耀眼的当属他在2016年及2017年参加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


2016年,一彬在格鲁吉亚举行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了一块铜牌,2017年,他又再次踏上了前往英格兰参加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征程。


Maclean 2017年参加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得奖学生合影,中为张一彬


这之间也曾有过小插曲,一彬回忆说,当时为了准备化学奥赛,结果生物课的学习落下了。当姥姥看到学校成绩单上生物模拟考试的85分后,稍稍提醒了一下一彬说生物要加油了。一彬应在嘴上,记在心底,没多久就自己买了一本厚厚的生物参考书,卯着劲开始学。最后,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2017年生物奥赛的金牌。


2017年参加生物奥林匹克竞赛


这个凡事积极主动的男孩深深明白,机会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去把握,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勇敢去探索、去追求。正如同他最开始有学医的打算时,就曾向高中学长打听过学医该如何准备一样,他也主动敲开了申请哈佛的那扇门。


中文要比中国人强

英文要比洋人强



一彬虽然很小就移民新西兰,但是他在姥姥的辅导下,把中国的语文课本一直学到了五年级。也正是从小不忘中文的根,如今的一彬说起普通话充满了地地道道的京味儿,对“虎妈狼爸“这些新潮词汇也完全不陌生。


当姥姥用中文教完所有的知识后,聪明的一彬在学习完中文的知识时,还能够自由地与英文切换,两种语言融会贯通也帮了他不小的忙。最有趣的是在去年的生物奥赛上,一彬还特地向考官多申请了一份中文翻译的卷子,在遇到英文原文中比较晦涩难懂的拉丁语系词语时,中文翻译瞬间可以让难题迎刃而解。


在语言学习方面,姥姥始终教导他说:“你是中国人,你是黄皮肤,虽然你6岁就来了新西兰,但是你仍然是中国人,所以你的中文要比中国人强;但是你到了新西兰之后,要想求得发展,就要让你的英文比洋人强。”


这个观点也是一彬一直追求的重要人生目标。所以当他的英语成绩还在中下游的时候,一彬很主动地把握住了提升机会。在10年级的时候,他遇上了一位良师,在老师的启发下,他每个星期都会主动写一篇文章作为练习给老师批改,而他在书上也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就这样,离目标又近了一步,一彬成功地拿到了英语的全国第一名。


课外活动样样不落下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很多人都会质疑,学习成绩如此优秀的孩子,真的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吗?张一彬的答案是:有!


他是学校网球、排球、足球、乐队的成员,也是东区一家足球俱乐部的忠实球员。当很多孩子因为失去了兴趣或者学业太忙就放弃运动时,跨入13年级的一彬却仍在打球,以至于球队的教练都相当惊讶。每个星期至少有三次,一彬都会在学校练习打排球。至于弹钢琴的习惯,他也一直保持着,没事就会弹一弹。此外,他也在Kidsline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当了两三年义工,直到现在高中毕业了仍在坚持。这一切的经历都为一彬进入哈佛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入学标准严苛,录取的学生凤毛麟角。面试官阅人无数,自然选择的也是他们认为最有潜力、未来最有能力领导他人的学生,而这些学生都必须是学习、兴趣、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行。一彬能够被哈佛的面试官信任与喜欢,这本身也是他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谈到未来在哈佛的发展意向,一彬憧憬说,美国有很多机会供学生尝试,他希望自己在读完本科后,能视自身兴趣,往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哈佛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未来的挑战还有很多,让我们一同祝愿张一彬同学能继续优秀下去吧。




近期热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